周围的人都早已弃 WP 转投其他的怀抱,我难得的固执一面是不是如此昭然若揭了。而我这么说,那又昭示我的见异思迁。思潮总是一股一股,一波一波的来。最近翻某界大神的用的 jekyll 的 blog,此虽早已不是第一回知晓,不过又难免动念头。还有友邻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程序,更是心怀不轨一番。可念及连给日志取名都嫌麻烦并为了避免更多麻烦而直接把所有日志标题改成序号的我的懒惰,这种臆想,自然会早早的胎死腹中。
我还臆想,我不再以“自己”来写日志。我可以创造许多个我,就如“一生共创造了 72 个不同的异名,这 72 个异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的佩索阿,不过这许许多多的我,都会是以第三人称而不是自称“我”来写的。可是如你们所见,至今至这一篇,还是这个我在写。
所以是不是该得出我是个又懒又会空想而没有执行力的人呢,或许时髦点,学术点的,高贵冷艳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说辞,我兴许是“拖延症”。写的不勤写的少,现在我又觉得这主题的宽度尤其凸显这个特点。就是不知道,高分辨率的时代窄窄的页面版式是不是落伍了。
于是我开始忌讳,不知宽了合适还是窄了合适。就如不知怎的就开始忌讳“呵呵”这词。我说,作为我的呵呵理论,呵呵把人分为三类,对“呵呵”敏感的、不介意使用“呵呵”的、使用“呵呵”的。理论上我现在算属于第一种,自从某个时刻或某个事情之后,呵呵就直白的跟一股爱理不理的无视感勾搭在一起,即使我明白对方只不过是真的呵呵而已,也难免一种即视感被立即脑补出来。一段时间之后,我便声明我对呵呵免疫了,你们就大肆的呵呵去吧,我在脑子里给你们关小黑屋。奇怪的是,许久之前还跟公子同学也说过,翻以前的记录,我以前竟然这么广泛的使用“呵呵”这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怕可以堪称世界未解之谜了。
其实忌讳的何止“呵呵”,各种有意或无意的针对或是刻画某个群体的段子,不经意就把新的词汇加入“谨慎或避免使用的敏感词”列表。比如感冒良药“白开水”。自某段子之后,白开水都堪比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一般,一不小心又创造自己已然与融入“屌丝”群体共繁荣的即视感。如此,我的新的推断,会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词都和中国食物一样,需要小心翼翼的对待。这么想,便觉得好累。